国产星际文化亟需创意 《星际传奇》倡议仰望星空
去年12月份,好莱坞科幻电影《星际穿越》在内地曾一举获得6.7亿票房,赢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同时也一度占据各大舆论话题版面。就在这股“星际热”还未完全降温时,眼下又传来内地首席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经典代表作《三体》即将被搬上大荧幕的消息,大有再掀一股“星际”风的趋势。不过,对此也有不少网友质疑:中国有过科幻星际片吗?与星际文化的相关产业,影视、漫画、文学、手游等领域真正崛起了吗?
砸钱炫技不是关键 创意想象仍是核心
拿影视这块来说,事实上,国内是拍过一些科幻星际片的。上世纪80年代,国内影坛先后出现了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《霹雳贝贝》《大气层消失》等科幻片。特别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小成本制作的《霹雳贝贝》,尽管在特效制作方面简陋不堪,但因其新鲜的创意剧情依旧引起一时的荧屏轰动。但以当下标准审视,影片仍不免被归于“儿童片”范畴,与好莱坞标准的“科幻巨制”不可同日而语。而在本世纪,国内仅有《长江七号》《未来警察》等影片勉强可归入科幻电影。但这两部影片依据科幻片的定位来说都不能称之为成功,前者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科幻,后者则被直斥为“烂片”。贫乏的创意和山寨的画面一度被网友所诟病。
虽然国产科幻片有投资金额增长、特效科技增强的趋势,不过叫座力度一般,好莱坞科幻大片的“死忠”仍是国内科幻影迷的主流属性。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,54.6%的受访者提出,国产科幻电影水平低,不在于资金与技术限制,而创意情节的植入是关键。对于国产科幻电影发展,制约因素不外乎有三:导演对题材的把握程度不高、缺乏高水准的特效和后期制作团队,编剧团队的经验积累和创意能力不够。,此外,投资方对国产科幻题材没信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那么,除了依靠编剧团队,科幻电影的“想象力”还有源头可溯吗?这其中,科幻作家将是星际科幻文化发展的重要拼图。尽管国内近几年涌现出一批创意独特、口碑尚佳的优秀科幻小说,如刘慈欣的《三体》系列和韩松的《地铁》,但从美国一年出版超过1000本科幻类小说来看,国内一年不到100本的“产量”,首先在数量上就处于明显劣势,遑论质量与口碑。
《霹雳贝贝》导演张之路曾说过:中国电影人对科幻片总是畏首畏尾,且缺少对未来的想象能力和预见能力,也缺少一种拥抱未来的理想和情怀,仅仅热衷于在故纸堆里找现成、翻拍、戏说,创作起来轻松,商业上也有保证。因此,敢于大胆挣脱现实束缚,真正走心地仰望星空去关注与实践国产影视格局的“破”与“立”,才是电影人创新探索精神的实质所在,也是国产科幻星际影视的希望所在。
国内观众不“懂”星际 《星际传奇》培育土壤
市场因素方面,表面看来国内科幻电影并不缺乏市场,人们也乐于进影院观赏科幻片,如在内地的电影票房排行榜上,前10位影片有4部是科幻题材的。其中,《变形金刚4》以19.79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排在首位,足以说明科幻电影在中国观众中的接受度很高。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观众已经达到专业的‘科幻片’鉴赏水平。观众进入影院只顾看特效、看画面、感受3D场景,却缺少思考影片的创意和人文底蕴。简而言之,看热闹的多,看懂门道的少。国产科幻星际文化,如果缺少一批成熟的受众鉴赏与监督,那么推动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和完善纯属空谈,电影创作与市场载体也很难形成良性互动。著名科幻作家严锋认为,没有坚实的科幻星际文化土壤,是造成国产科幻星际文化不火的根本原因。
或许,接受更多新颖事物的新一代90后与00后们,会是将来国产星际文化最有潜力的主体受众。但是光在影视这块打造国内星际文化基地,肯定是远远满足不了青少年猎奇的口味的。国产星际文化需多点绽放,百花齐放,才能形成体系完备、市场纯熟、运作流畅的厚实文化土壤。据了解,游戏这块,龙图游戏公司即将公测的以星际题材为蓝本的《星际传奇》,便是今年国产星际的又一“新生儿”,尽管它只是一款手游而非搬上大荧屏的电影艺术。
当代教育专家熊炳奇近日在接受广东电视台“现代教育”栏目采访时提到,青少年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之外迫切需要“走出去”,包括旅行、游学或其他休闲娱乐方式等,因为通过参加这些富有创意性的课余活动,青少年开拓思维、激发想象。手游《星际传奇》正是立足于此,以倡导“仰望星空”培养青少年敢于说不,标新立异、探索求知的特质,而这些特质正是国产星际文化形成的根基,不仅对受众群体重要,对文化产品创造者、投资商同样具有深远意义。
- 本文为锐派游戏原创
- 文章除注明转载外,均为本站原创或编译,欢迎各种搬运,但请注明出处,尊重他人劳动。
- 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:锐派游戏http://www.replays.net
- 本文标题:国产星际文化亟需创意 《星际传奇》倡议仰望星空
- 本文地址:http://shouyou.replays.net/news/201506/105325.html